<談情說愛讀繪本>

做個自得其樂的銀髮族
——《艾瑪畫畫》的老年生活


艾瑪畫畫是為了享受創作歷程,這樣的興趣使她的老年生活更多采多姿!如今我們社會的老人增加,像艾瑪這樣的老人有沒有增加呢?


黃迺毓(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艾瑪是個優雅的獨居老太太,雖然她有很多兒孫,他們會抽空來陪她,但有時候她還是感覺很寂寞。有一次 孩子們送艾瑪一幅畫,畫的是艾瑪想念的山的另一邊。艾瑪很高興,卻覺得那一點也不像她記得的樣子。於是她作了一個決定,她去買了畫具和畫紙,開始畫畫,畫 她周圍的景物,畫她想念的家鄉。兒孫無意中發現時,她已經畫了很多幅畫,並且漸漸遠近馳名。重要的是,她不再寂寞了。


退休後的夫妻關係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逐漸增長。近年來的退休潮也造就了一大批「有點老又不太老」的退休人士,這些人體力還很充沛,頭腦也還清楚,卻已經早早沒 事做。不管是雙薪家庭或是單薪家庭,有的夫妻從結婚後就一直生活在忙碌中,為生活、為工作、為孩子、為其他家人、為朋友而煩忙,沒太多單獨相處的時間,因 此,即使兩人有摩擦,也是很快就處理掉,因為有太多事情可以分心。
  但是當兩人都退休了,此時孩子也都大了,夫妻倆必須單獨面對面的時間多了, 很多夫妻開始專心吵架。有位太太懊惱地告訴我:「想到還要跟他相處至少二、三十年,我就很想離婚。」他們的成年兒女成天為了替兩老「滅火」而疲於奔命,看 到父母婚姻的結果,令他們對自己的婚姻望之卻步。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看到的是兩個不懂得自得其樂的銀髮族,他們一輩子都為了「責任」而努力,他們扮演各種角色,卻從來沒當過自己的好朋友、跟「自己」好好相處過!


艾瑪畫出人生新氣象
  故事中的艾瑪已經七十二歲,兒女都愛她,也會來看她,但是探訪是短暫的,她必須獨處的時間卻是漫長的。兒女總不能日夜承歡膝下,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漫長的寂寞時間如何打發?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身不由己地就變成了「問題老人」,他們自哀自憐,無聊地找事情打發時間,例如買樂透讓自己有短暫的目標和寄託,或是打牌、逛街,讓自己不必獨處。他們很容易產生問題行為,以博得別人的注意和關心。
   然而,艾瑪是個自重自愛的老太太,她開始畫畫自娛,很有趣的是,每次兒孫們來看她時,她會事先拿下自己的畫,把他們送的那幅畫掛上去,等他們離開後,才 又掛上自己的畫。從這個小動作,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艾瑪是位體貼別人的老人。直到有一次,她忘了把自己的畫換下來,才「東窗事發」,真相大白。


尋找台灣社會的艾瑪
   艾瑪畫畫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創作活力,她的積極思考帶出積極行動,她勇於嘗試,因此得到很多的喜悅,使生活更加豐富。如果她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有用,那 壓力就太大了,可能就無法享受創作歷程。如果她是為了揚名立萬,那也太累了,因為評價的主權在別人。然而艾瑪是為了享受創作,她將滿心的愛畫出來,這樣的 興趣使她的生活更多采多姿,而且「意外地」獲得許多人的注意,紛紛來看這位素人畫家的畫。
  我相信人是上帝按著祂的形象所創造的,而上帝創造一切萬物,因此,當人在創作時,內心會有別的事物無法取代的滿足。創作使人感覺年輕有活力,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都能保留給自己一點創作空間,就不怕活得老而無趣,因為上帝讓我們生活在人間,不是為了證明人老了很悲哀。
   艾瑪不再寂寞,一方面很多人慕名而來,以畫會友,更添氣質!另一方面,當人群散去,她又開始沈浸在美的世界裡。我認識一對夫妻,在兒女長大獨立後,相攜 去讀神學院,有時也幫忙兒女照顧孫子,讓兒女可以take a break。但是他們並不越俎代庖,成年的兒女也知道,爸媽需要時間讀書,有時還要告訴年幼的小孩:「我今天不能去參加同學會,因為阿公要上學,不能幫忙 照顧你。」
  「阿公阿嬤要上學」這種話以前是聽不到的啦!如今我們社會的老人增加,像艾瑪這樣的老人有沒有增加呢?(圖片取材自《艾瑪畫畫》


《艾瑪畫畫》,溫蒂‧凱瑟曼/文;芭芭拉‧庫尼/圖;柯倩華/譯;三之三國際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