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華葳  出處:親子天下

轉載自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06

台北市市立圖書館每年會邀請許多專家,謹慎篩選該年出版的讀物,找出有共識的好書,除撰寫專文加以介紹,並標明適讀年齡,集結出版《好書指南》。內容分為知識性讀物、文學讀物和圖畫書及幼兒讀物。其中知識性讀物是找這類書最好的參考。

下面這份書單,主要在與大家分享一些我所讀過的兒童讀物是怎麼介紹不同領域的知識。


幼兒與低年級

《是誰留下的痕跡》這本書以人和環境為主軸,作者提醒讀者,一是注意「痕跡」:是誰留下的?為什麼留下?如何留下的?其次,人走過,必留下什麼「痕跡」?例如是不是留下「垃圾」?全書以攝影為主、文字註解,把「誰都不能毫無痕跡地走過這個世界」闡釋得極有說服力。

《動物的手》介紹不同動物,如狗、無尾熊、海豹、蝙蝠、食蟻獸等,如何因應環境而有不同的前肢(手)達成不同的功能。書中有逼真的動物畫,最後一頁還集中各種動物的手掌,幫助小讀者比較與分辨動物「手」的異與同。

《骨頭大搜索》作者以X光片與引導讀者由頭骨、頸骨、肩骨一路「動手操作」,認識自己身上的骨頭。書中提出不少我們叫不出名字的骨頭,這對喜好學習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是最好的挑戰。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以自己的方法認識骨頭的結構、功能與特色,學到如何愛護自己的身體。


《蜘蛛我問你》則以問答手法,將蜘蛛當做受訪者,圖文並茂介紹蜘蛛生態。書中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例如蜘蛛為什麼不會被自己的網黏住等,雖以文學方式呈現,卻滿是知識與趣味。


中低年級

《蟲 來沒聽過》、《天下第一龍》、《象什麼》這三本最近出版的知識類橋梁書,三位作者皆以故事串場,幽默的帶出蟲、龍和象,屬於自然與人的領域。《蟲來沒聽 過》以金昆蟲獎開場,讓小讀者以評審的眼光閱讀,觀察並比較各種昆蟲。《天下第一龍》以暴龍突然出現街道上為場景,帶領讀者像警探般推理判斷,了解史前怪 獸。《象什麼》也以偵探調查開場,但更像醫師一般仔細檢視大象的各部位。三本書處處可見以「比喻」和「比較」的筆法帶出新知識。內文搭配圖片、照片或小檔 案,表達了「事實」和「趣味」,閱讀時千萬不要漏掉。

【非看不可】系列,包括自然、生物、社會和生態等領域,作者以不同說明文敘寫方式, 如採定義、比較、比擬等介紹不同領域的知識。例如:《錢》介紹「錢」的歷史、社會功能以及商業行為,主要以「定義」介紹概念;《回家》以人的「回家」說明 不同物種的遷徙與尋根行為,屬擬人寫法;《青蛙和蛤蟆》以生長的過程比較說明兩者異同;《地殼》則以比喻由外至內(地心)描述我們居住的地球。

《牛墟》是以歷史觀點描述牛市場的說明文。鄭明進老師以蠟筆作畫,對喜歡畫圖的孩子來說,更值得細細品圖。


高年級&少年

天 下雜誌的【聰明小公民】系列,以社會取向探討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問題,全套五冊。由各冊書的標題可以知道每一冊的主題,包括金錢、暴力、性別、 個別差異與環境。每冊又有三個與主題有關的副主題,如環境一冊中有蟲蟲危機、腳踏車之城和大畫家爾尼索(談紙張與資源使用與再用)。每個副主題下先以一則 故事引出問題,緊接著是非常知識性的介紹,如蟲蟲危機一章中,提出生物居所、食物鏈、物質不滅等概念。最後以「你會怎麼做」幫助讀者認識不同的解決方法可 能帶出不同的後果。整套書的設計很有課程設計的架構,包括引起動機、重點學習以及練習,適合老師搭配學科進行教學。

青林的【藝術探險營】 是一系列介紹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書,但作者由「老師」要求學生寫報告的角度來介紹藝術家。老師的要求是,寫報告時要寫出:為什麼選這位藝術家?如果可以問這 位藝術家三個問題,你會問什麼?以及你有沒有發現什麼令你很驚訝的事?介紹的藝術家包括梵谷、加薩特、莫內、畢卡索、竇加、卡蘿和馬蒂斯等。透過假想的學 生作者整理出不同畫家的畫風、創作、使用的顏色、構圖、構思等等,讀者不但認識畫家,也看到如何整理資訊與知識。

腦科學是上世紀末延續到本世紀的「當紅炸子雞」,對腦的認識,已經成為科普的需求了。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出版的《腦》,以圖和各種實驗幫助讀者認識腦的構造與功能。讀者不但閱讀知識,也可以跟著實驗操作或問題更進一步認識自己腦的運作。


米 奇巴克的【知道是什麼呢】,則是套關於哲學與思辯的書。五本書各有主題:我、知道、好與壞、情感、人生。每個主題以:「是什麼呢?」開始,書的目錄就是每 個主題下可以討論的議題。例如好與壞的議題包括:法律、友善、服從、言語、自由、慷慨。作者以生活化的方式引導讀者思考這些議題,行文中使用「但是」、 「可是」做轉接,幫助讀者思考每個議題的多種可能性。


我偏好讀歷史書,遠流出版的《時間的長河》,作者安排三位年輕人(一女、兩 男)和一位長者,以旅遊為背景,透過主角之間的對話帶出歷史。因著女性的加入而有女性對歷史的觀點,是本書特色之一。如作者所說,讀歷史目的在透過與史料 對話、提問、討論,達成「有義務使用自己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目的。全書看似故事,更像老師上課、師生討論一般,讓讀者藉著討論認識歷史。

《寫 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作者以第一人稱向讀者述說歷史故事。除了生動的描述,時空背景穿插交織出的人物與事件,更擴大過去我們讀歷史的眼光。例如由女巫 魔法和計算魔法帶出伽利略以及計量的發展,女巫和伽利略都受到迫害,兩者間有歷史的關聯。期許年少讀歷史可以學到不把人分類,充分發揮人道精神與關懷,有 信心盼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我相信,喜歡昆蟲的孩子都會去讀【法布爾昆蟲記全集】(遠流出版)。閱讀本書要學習作者如何觀察、如 何探索昆蟲生態,單看作者手繪的昆蟲圖,就可看出他觀察的細膩。作者以自身背景知識,行文間提出對數學、化學、演化、生態等的看法,更提升整套書閱讀的價 值。閱讀本書,不只閱讀昆蟲,也在閱讀做「昆蟲學問」的法布爾。


柯華葳小檔案:
現職: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兼總教學中心主任委員
經歷: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
專長:發展心理學、閱讀與教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