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閱讀張文亮的心聲
導讀者:貓頭鷹老師
時間:7月13日晚上7點半到9點半
地點:線西關懷中心(彰化縣線西鄉中正路277號)



上帝的忍者學校與小雀鳥

文/張文亮

   深夜,我讀書到很晚才回到宿舍。宿舍已經關門,宿舍圍牆外還有幾家賣宵夜的,我口袋裡的錢不多,心想,吃點宵夜再爬牆回去睡覺。我走過去,點了一碗牛肉 湯麵。不久,老闆娘笑瞇瞇地將麵端上桌,我發現這麵特別大碗,碗裡還有幾片牛肉,碗邊還有一顆大滷蛋。「老闆娘,我沒有點這些,我只點牛肉湯麵。」我對老 闆娘說道。

小雀鳥的音樂教室
「你就是教我們家孩子唱歌的老師,對不對?」老闆娘答非所問。「教小孩唱歌?我有教孩子唱歌,但是我不曉得,是不是你們所說的那位?」我趕快澄清道。「怎 麼會呢?有一天你經過這裡,我的小女兒指著你說,你就是那一位教她唱『大雀鳥、小雀鳥,你在樹上多逍遙,往上飛,往下飛,主竟看顧你』的老師。」老闆娘邊 說還邊唱,她將左手搭右胸,右手搭左胸,還邊唱邊扭。我必須承認,她唱的不錯,身材雖然有點發福,動作還是可愛。「那應該是我,沒錯。」我說道。
沒想到,這一回應,老闆娘就對左右攤販大喊:「教唱歌的老師來了。」這下子,不得了,幾個人都圍攏上來了,有的人拿盤花生,有的人取盤海帶絲,還有個壯碩 的男人端了大盤而來,上面擺了個「豬頭」。「謝謝老師喔,這一切都是請你吃的,我們家的孩子都上了你的課,變得像雀鳥,在家飛來飛去,快樂的很。」那個端 豬頭的老闆邊說,還邊用毛巾擦拭手上的油脂。

豬頭驚魂記
「但是這……東西,能吃嗎?」我指著那一顆豬頭驚魂未定地說道。老闆面不改色的說:「這是最補、最好吃的宵夜,平常我都不賣。我一大早就將豬頭放在鍋裡一 直熬,到了中午,熬出來的湯當成麵湯的湯底,再熬到晚上,油脂盡去,只剩精華在頭骨之間,入口即化。」他邊說還邊用筷子指出豬頭骨間的筋、肉、骨髓,好像 解剖學的教授在講生物標本,又像數學老師在講點、線、面。
眾人都圍著我看,我只好將那一大碗的牛肉麵、魯蛋、小菜,還有那顆豬頭骨的肉渣、肉筋一掃而光。那個端出豬頭的老闆還不放過我,說:「骨頭內的骨髓肥油, 還要吸一吸。」我只好吸了,還發出不小的聲音。那次宵夜,吃的太撐,爬宿舍圍牆時還差一點摔下來。後來,每次他們看到我,都會爭相招待。

老兵的愛心
中原大學以前是陸軍駐紮的營地,軍營變更為校地之後,仍有許多退役的軍人,住在學校周邊。其中有一位姓洪的小兵,他長的很瘦,生活過得很清寒,可能營養不 良,牙齒幾乎都掉光了,他終生沒有結婚,卻非常喜歡孩子。他在家裡放了許多糖果、餅乾,經常召集附近的孩子到他的家裡吃東西。來的大都是學校附近商店、撞 球店與餐飲店的孩子,孩子離開時,他又塞很多糖果給孩子。
洪先生有一口濃濃的鄉音,孩子聽不懂。他是個基督徒,可能是急於與人分享福音,家裡的牆上、門外都貼滿了聖經節,那真是中原一景。周圍的人視他為怪人,可能是看在糖果的份上,才讓孩子前來。他這樣孤單奮戰不知道多久,被吃掉多少糖果,才想到需要請求基督徒學生前來支援。
我與四位同學第一次到他的家裡,就被那一大群的孩子迷住了,這些孩子在這裡自由地又叫、又跳、又吃、又喝,簡直像個遊樂場。我們就用帶動唱的方式,教他們 唱歌,我們唱他們也唱,我們加上動作,他們也加上動作,才將場面控制住。洪先生笑瞇瞇的站在一邊,看我們教唱,偶爾從後面搬出更多的糖果給大家。
在這個不起眼的角落,有個老兵,連國語都說不清楚,卻打開自己的家,接待附近的孩子,原來愛是這麼平凡的付出,令我深深的感動。我沒有學過正式的教唱,在這裡我才開始學習帶孩子唱遊,與孩子對談。

黑狗的阿爸
認識的孩子愈多,問題也跟著來。有一次我下課時,幾個小孩在路上等我,其中一個小男孩還抱了一隻小狗。他們老遠看到我,就興奮的跑過來。「怎麼了?」我關 心的問道,以為他們受到欺侮。「有人將小狗丟到池塘裡,我們把牠救上來。」有個孩子說道。我看那隻小黑狗,可能剛出生不久,眼睛尚未打開,全身的毛都濕答 答的,可能又餓又冷,連叫聲都很微弱。我蹲下來看著孩子們,說道:「你們做的很好。」
他們卻將小狗放在我手中,告訴我:「請大雀鳥老師養。」「什麼?要我養?」我大吃一驚,我的錢養自己剛剛夠,怎麼可能養隻狗。「是啊!」孩子們說道。我急 忙說:「不、不、不,你們帶回家養。」「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小狗。」孩子們說。「那怎麼辦呢?」我正想找個藉口推辭。「小雀鳥都有上帝照顧,小 狗也應該有吧?」小孩子們的想法有夠直接。我真怕孩子們的信心動搖,只好說:「好,我來照顧。」
抱著小狗回到寢室,用舊毛巾將狗擦乾,再去商店買嬰孩奶瓶與奶粉,商店老闆看我學生模樣,竟要買奶嘴,還用不懷好意的眼光看著我,以為我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我沒有時間去解釋,趕回寢室,用溫水沖泡奶粉,放到奶瓶後搖一搖,立刻餵小狗,小狗才停止哭泣。

鰻魚與排骨
寢室的旁邊有一間茶房,有幾個水泥平台,平台上放置茶桶,平台下堆置雜物。我清理一下,在平台下放置一個紙箱當作小狗的臨時住處。我睡前,給小狗餵一次 奶,沒想到半夜,聽到小狗又哭又叫,我急忙從床上爬起來,衝入茶房,抱起小狗,衝到宿舍頂樓,又抱又哄,又餵牛奶,小狗才停止哭泣。原來與上帝搭擋,要照 顧一個小生命,竟是那麼困難。
小狗竟然活下來了,到可吃一般食物的時候,我已經損失一大罐的「紅牛奶粉」。小狗愈吃愈多,我只好提個鐵盒子與幾個塑膠袋,到附近的餐廳去搜刮剩菜,不知 怎的,餐廳的老闆、老闆娘好像都知道我困難的處境,常留下一些未賣出的「清蒸鰻魚」與「苦瓜排骨」給我。這兩道菜都不便宜,我平日還捨不得叫來吃。帶回寢 室,小狗大概也吃不了那麼多,我就吃了若干,味道實在可口。

意想不到的享受

小孩子們不斷關心小狗的狀況,他們為小狗長大而高興,唱「大雀鳥、小雀鳥」就更有勁了,小孩也愈來愈多,洪先生也是奇怪的人,他愈高興,給出去的糖果、餅 乾就愈多。我們始終不清楚,他的房間裡到底放了多少食物。學期結束後,宿舍要鎖門。我背著行李回家,搭火車時,不少乘客都看著我,因為我牽著一隻黑狗。大 學畢業前,這些雀鳥班的家長,聯合為教唱的老師,辦一個歡送的餐會,我看那可愛的孩子們,與排滿了整條長桌的食物。上帝真的是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 河。當年,心不甘情不願的來唸中原,完全沒想到上帝是在這裡,為我們擺設宴席。

回應在意想不到的角落
過了許多年,我回到學校,去找以前教唱的所在,洪先生的房子倒塌在荒草堆中;去看以前吃豬頭的地方,宿舍邊的攤販架子都拆除掉了。有誰還記得三十年前,這裡是許多孩子歡唱的地方?那些孩子後來不知到哪裡去?
有次,一所大學請我去作專題演講,聽講的學員都是附近縣市的老師,講完之後,我留一陣子,回答學員的問題。後來除了一位,其他的學員都已離去,我低頭收拾 講義,準備離去,那位學員走上來說道:「張老師,你還記得我嗎?」我抬頭看她,想了一陣子,搖搖頭說道:「對不起,記不起來在哪裡見過。」她說道:「我看 到你演講的海報,特地趕來。謝謝你當年的教導。我的家是在中原邊的撞球店,你告訴我的父親,我的天資不錯,可以往上求學,不要長大作撞球台的計分小姐。後 來我向上求學,畢業、結婚,在海邊的一所學校當老師。」
我忽然又想起當年洪先生克難式的音樂教室。生命的種子撒出去,竟然有一粒在此生長,我說:「感謝上帝。」她點點頭,也回應道:「是的,感謝上帝。」
再來唱首信心的歌吧,「大雀鳥,小雀鳥,你在樹上多逍遙;往上飛,往下飛,天父必看顧你;我比雀鳥貴重多,天父更必看顧我;讚美主,讚美主,我心真快樂!」
(本文摘錄自校園書房出版社即將於六月出版的新書《上帝的忍者學校與小雀鳥》第12章)

《上帝的忍者學校與小雀鳥》A1327
https://shop.campus.org.tw/ReadingBanquet/10.5-6/Bird.htm
作者:張文亮
類別:Grace故事館
頁數:192頁
定價:180元
79折優惠價:142元

  河馬教授──張文亮最新著作!

   許多有趣的生態景點就在我們身旁,只是往往不曉得該如何去玩。這是一本為您寫下的導覽手冊,包含臺灣與美國共64個生態之旅。也許你是生態保育探險隊的 老手,或許你才剛加入探險隊的行列,你會發現書中的內容都是非常實際而深入。作者以其輕鬆的口吻敘述他親身探險的經歷。每章均有活潑可愛的插畫。現在,出 發囉!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為喜愛或對生態旅遊好奇的您寫的指導手冊,為您詳盡導覽臺灣與美國64個生態環境。讀了本書,您將會了解:

  ●臺南的將軍溪為什麼常淹水?
  ●日月潭的浮田是怎麼形成的?
  ●彰化不缺水,為何農民要常抽地下水?
  ●鹼性的荷苞嶼溼地為什麼能種出高品質的甘蔗?
  ●位居高地的平林溪怎麼取水?
  ●(魚由)魚的家在哪裡?
  ●稀有少見的白塘鵝為什麼能在半乾涸的溪流內生存?
  ●美國加州的永恆溪為什麼在夏季時仍水流不竭?
  ●哪裡是瀕臨絕種的雪□的棲息地?
  ●世界最好的土壤之一──優洛土(Yolo soil)在哪裡?

  每章均有活潑可愛的插畫。邀請你今年暑假與張文亮老師的最新作品一起去旅行!

作者簡介

張文亮

   他是臺大生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喜歡出去玩。小時候,上課不太容易專心,常受教室窗外的樹木、白雲、風吹、鳥鳴影響,為了跟 上老師的節奏,又能溫存方才的景致,逐漸學到「頭腦多視窗平行運作」。現在,這功能仍在運作。迄今,教書時,偶聞鳥鳴,也會暫停教學,問同學道:「你們 猜,這是什麼鳥在叫?」

著有:
  《夜在沙灘邊等待一隻螺睡覺》(國語日報出版)─2006及2005年度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誰能在馬桶上拉小提琴?》(國語日報出版)─2003年度圖書金鼎獎、2002年度好書大家讀。
  《當河馬想動的時候再去推牠》(國語日報出版)─2001年度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與好書大家讀。
  《臺灣的水》(文經社出版)─2002年度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2001年度臺灣出版TOP1。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校園出版)─2001年度臺灣出版TOP1。
  《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文經社出版)─1999年度圖書金鼎獎、好書大家讀。
  《誰在水邊養斑點羊》、《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故事》、《科學大師發現的起點》、《我看到大山小山在跳舞》、《臺灣不能沒有客家人》、《一把剪刀,幫助千百人》、《當C教授遇見一隻水恐龍》、《昨夜,我與一顆橘子摔角》等書。

 

名人推薦

張文亮教授又出了一本書《蜥蜴也有一張英俊的臉》,請我寫序。看了之後,我有幾分高興,幾分感歎和幾分期許。

高興的是張教授仍然用他觀察入微的眼光,生動細膩的文筆,闡述大自然之美,特別是臺灣和美國之美。他或在休假之中,或在教學研究之時,帶著妻女,帶著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欣賞,以及生動有趣的方式來講說上帝特別的禮物──大自然之美,期盼更多的人能傳承、珍惜及維護。

感 歎的是當今許多年輕人沉溺於電腦網路,喜歡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因此面對真實的世界時,常常顯得陌生,格格不入及缺乏熱忱。甚盼,他們能夠經常出去 「玩」,喜歡上帝創造的自然,勝於人手所造的世界。另外感歎的是,有些人一面說愛臺灣,卻一面破壞臺灣,例如濫墾濫伐山坡林地,超抽地下水,污染土壤河 溪,濫捕濫殺生物……。又有些人一面控訴批判歷來的統治者(包括荷蘭、延平郡王、滿清、日本和國民政府)對臺灣是如何不愛惜,但一面所做的卻尤甚於前。另 有一些人一面戒殺生不吃肉,一面在山林地區建造既多且大的寺廟道場,摧毀臺灣生物賴以棲息繁衍的環境。聖經中講到所羅門王的智慧:他如何分辨出誰是那個嬰 兒真正的母親?就是那珍愛他,不忍他受傷害的人。同理,誰是真正愛臺灣的人呢?就是用心去觀察、分析、欣賞、珍惜、樂於傳承,又勇於維護臺灣的人。

期 許的是臺灣能有更多的人及資源投入於永續生物環境系統之營造及維護。臺灣為何如此之美?因為在蕞爾之島上,擁有世界稱奇的生物環境多樣性。為何如此呢?其 一是兩個地殼板塊(即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的交錯,造就了特殊的地形及地質,高山在海中孤島巍然矗立,睥睨鄰近兩千多公里的陸域及海域,高過中國 的五嶽和日本的富士山。其二是兩個洋流(即黑潮及親潮)在臺灣東北海域交會,在此之西為大陸棚,在此之東為既深且廣的太平洋。其三是世界十五個語系中南島 語系(Austronisian languages)及漢藏語系(Sino-Tibetan languages)的人在此交匯。因此臺灣的氣候呈垂直立體分佈,加上位處西太平洋季風氣候區(The Western Pacific Monsoon Area),北回歸線及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乃造就了生物環境系統和環境生態景觀及人文的多樣性;也因此造就了臺灣之美──上帝非常獨特(unique)之 禮物。盼能永續營造和維護,吾人共勉之。

范正成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教授

聖 經記著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親近神所創造的山川大地,欣賞神所造的花草林木、蟲魚鳥獸,就非常容易明白神的美善與智慧。張文亮老師非常喜 歡帶著欣賞神創作的心情與眼光,到處爬山涉水,尤其是帶著學生與家人,就是為了更進一步地了解真相,使神的作為表明出來。這本書正是他走過的腳蹤所存下的 紀錄。

幾年前在國內,「生態工程」一詞曾經歷一番論戰,臺大率先設立了以「生態工 程」為名的研究中心,而張老師就是這個研究中心的開路先鋒。因此,他肩負著將「生態工程」的意涵清楚闡明的責任,並且承擔著讓更多人體認工程與生態是可以 共榮並存的教育使命。張老師在每一處的造訪中,除了看到自然生態景致,也看到前人智慧的結晶,其中絕大多數都可以被稱為生態工程的作品。這群先賢除了達到 他們當時的用途之外,特別用心地建構許多對自然生態更尊重的設計。這些人為設計,有些是為了給動物有個安心的避難所,有些是給牠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有些 是佈置了體貼動物們的舒適臥房,有些則是保存了牠們的餐廳,更有些就單單是特地留給動物們可以優游、奔馳或翱翔的空間。也有不少的設計則是看見人配合神的 法則所能發揮的奇妙功效。例如原以為其貌不揚的植物,既可以枝葉繁茂,花團錦簇,又能為人類收拾那些被丟棄的污穢,化腐朽為神奇,讓污水變成生物們可以共 享的水源。張老師努力找到這些國、內外的例證,就是要告訴大家,如果人能夠真實地尊重生態環境,並且發揮神所賜與人類的聰明才智,找到與神的創造相互配合 的方法,不單是我們人類自己可以受用無窮,更是讓與人們同享神恩典的動植物,能夠世世代代陪伴人類,一起訴說神奇異的愛與權能。

書中有好些地點,我曾陪著張老師一同造訪過。那些地方都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也未曾有人嘗試將故事傳揚出來。這次張老師不但把故事說出來,更帶著大家發現了許多神創造的奧祕,並指出我們在這個世代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

游進裕

國際水利環境學院 研究員

作者序

小 時候,上課不太容易專心,常受教室窗外的樹木、白雲及風吹、鳥鳴所影響,例如微風吹過樹枝的晃動,白頭翁站在枝頭的歌唱,陽光透過雲縫的光照,白雲多變的 造型,真讓人想走出教室,跟著白雲去流浪。為了上課能夠偶爾分心,又能跟得上老師的節奏,逐漸學到只要瞬間瞄窗外一眼,轉頭回來上課,頭腦可以一方面趕上 老師教的,一方面又可以溫存乍見的景致,我後來稱此為「頭腦多視窗平行運作」功能。

在 美國唸書期間,遇到了一個住在加州山景城的好女孩,我以前還夢想當省長、縣長,或市長,認識她以後,只想當家長,後來我們結婚了。畢業後,回到臺灣教書, 不久,我們又有一個好女兒。我以前夢想有一百個女兒,把家當成「一百女兒國」,後來只有一個小女兒,雖然夢想只達到百分之一,但是愛是不打折的。上課之 餘,我常偕同妻子和女兒在外散步,暑假期間,我跟著妻女,回到山景城參見兩位長老──我的岳父與岳母。十多年來,幾無間斷。暑假有更長的期間,我又帶著妻 女在野外散步,能夠與她們同行,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之一。

結婚轉眼已過二十五年,我依然覺得幸福。我常對妻子講,我一生作對了兩個重要的決定,依次為信對了上帝,結對了婚姻。我從來不羨慕那些媒體曝光的婚姻或經常在金錢與權利中互相拔河的夫妻,只羨慕能有一條小徑,同行穿過森林與山谷。

與 孩子相處的時間也過得很快,一下子孩子的世界就被成堆的課本、不斷的考試圍起來,或是孩子有自己的朋友群,有自己愛聽的音樂。但是十多年來,我們一起走在 野外,聽貓頭鷹鳴叫,觀賞高大的樹木,看溪邊的蘆葦,聞野地小花的香味。在大自然裡同行,我們已經擁有許多美好的時光。

「生 態環境」是我的專長,所以邊走野外,我邊講解所見,將我的專長,轉述成故事給她們聽。「頭腦多視窗平行運作」的功能仍在運作,只是沒想到以前所學的,後來 果真管用。與妻女在野外同行與講故事,也有益於一家的感情與溝通。我總想到以前有位以色列詩人在列國漂泊期間,寫到他將琴掛在柳枝上,而我們是將愛的點滴 瓶,掛在大自然的同行裡。

這些大自然同行的故事,我寫成文章,並在〈國語日報〉「大手牽小手」的專欄上連載,感謝華宣出版社願將這些文章出版成書。迄今,我在課堂教書時,偶聞鳥鳴,也會暫停教學,問同學道:「你們猜,這是什麼鳥在叫?」

張文亮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