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情說愛讀繪本>

把妹妹送走?——《沒人問我要不要小妹妹》之手足情誼
眾人束手無措,小立挺身而出,小妹妹在他的懷中歡天喜地,小立終於發現當哥哥是個特別的身分,因為妮妮誰都不要,只要他!……。
黃迺毓(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小男孩小立家中添了小妹妹,訪客都誇獎新生嬰兒,而忽略了他。他心有不滿,將妹妹放在小車裡帶出去,想將她送走。一路上連問了幾個人都不適合。終於遇到報 童小畢,將他們帶回家。那位喜歡小孩的媽媽抱起小妹妹,小妹妹開始哭鬧,直到小立抱起她,才安靜下來。小立在帶她回家的路上,開始想像未來妹妹長大了,他 們可以一起玩。
      這是一個簡單到不行的故事,圖畫也很簡單,為何從1971年出版至今三十多年,還是如此觸動人心?其實有關手足情結的圖畫書很多,大都是以嫉妒開始,以 接納結束。當然啦,在嫉妒和接納之間,可能發生的事情就很多。有的過程是大人好言相勸,曉以大義,孩子終於相信父母愛他依舊,也承認小寶寶有可愛之處。有 的故事則描述家庭裡發生了需要大家一起面對的危機,因放下成見,終於共度難關,手足也因此化敵意為友善。


氣得自己採取行動
      而這本書的特點在於「沒有人問我」,「我」當然就是小立啦。的確,家裡多了一個人是一件大事,因為這個人不是來訪作客,而是來分享這個家的一切!尤其嬰兒 剛出生,需要那麼多的照顧和關注,對「先到」的人來說,真是情何以堪。「沒有人問我」表示小立認為,既然「增加人口」是大家都要承擔的「後果」,為什麼事 前沒有人徵詢他的看法,越想越氣,氣到採取行動,試著以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胞胎女孩的媽媽要男孩,戴帽子的紳士要會表演頂球的小狗,騎摩托車的夫婦自己也快成為父母了,就在他宣布小妹妹沒人要時,小畢的出現,讓這「棄嬰」行動 又露一線曙光。小畢的媽媽兒女成群,卻搞不定這個小妹妹,其他人也手忙腳亂地試著幫忙,小妹妹卻焦躁不安,直到小立受不了了,要她安靜,她才破涕為笑。這 個折騰的過程中,小立在想什麼?
     「把妹妹送走」是行動的目的,連著幾番遇上不合適的對象,小立回頭看小車裡的妹妹,表情好像在說:「看吧,妳就是沒人要!」但是為了達到目的,他口裡還是 形容妹妹是「藍眼睛,又胖嘟嘟的漂亮寶寶」。或許在「推銷」過程中,他也必須正視這個妹妹,其實蠻可愛的!而「都沒有人要妳」,似乎也讓小立對妹妹開始有 點同情吧?


成長的掙扎與矛盾
      遇見小畢時,他口氣轉變了,他問:「嗨!小畢,你知道有誰會要一個沒人要的寶寶嗎?」小妹妹瞬間貶值了,是因為小立認得小畢,所以吐真言?還是他已經知道 不可能送出小妹妹了?或許他發現並不想送出這個討厭鬼?只是到了小畢家,小妹妹無視於別人對她的歡迎,強烈的抗拒,眾人束手無措,小立挺身而出,小妹妹在 他的懷中卻歡天喜地,小立終於說:「妮妮,沒想到妳這麼聰明,我們回去告訴媽媽。」小立發現當哥哥是個特別的身分,因為妮妮誰都不要,只要他!而最後一頁 最爆笑,拉著小車的小立想像妹妹長大了,他躺在小車裡,像個小皇帝一樣,享受著妹妹拉車。
     相信小立此時並不在意是否「沒有人問我」了,父母不見得每件事都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因為父母的考慮孩子不一定懂!作者讓我們體會孩子的成長有很多掙扎和矛盾,父母不必太苛責,因為這些都比冷漠好。
     幸好,上帝給我們的人生經歷也都沒有先徵求我們同意,如果祂先問小立要不要妹妹,小立一定會說不要,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就不會走入他的人生了,而他的生活就會很乏味,失去很多成長契機吧?
(圖片取材自《沒人問我要不要小妹妹》)



《沒人問我要不要小妹妹》
瑪莎‧亞莉珊德/文,李坤珊/譯,上誼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