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手冊摘要(小魯出版)    楊秀如老師整理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學校中幾乎每一科的知識都是由閱讀學習而來的。我們必須先學會讀文字數學題,才能了解題意。如果你不會讀社會或科學,就無法回答每個章節後的問題。如複雜的電腦手冊對操作非常重要,但我們必須讀懂內容。



閱讀是今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社會要素,以下是支持此項論證的定律。聽起來很簡化,但其內容禁得起考驗,雖不可說放諸四海皆準,但往往驗證起來都是真的。

1.你讀的愈多,知道的愈多。

2.你知道的越多,你變的愈聰明。

3.你愈聰明,在校的時間愈長。

4. 你在校的時間愈長,獲得的文憑愈多,受雇的工作時間愈長,你一輩子賺的錢愈多。

5.你的文憑愈多,孩子在校的成績愈高

6. 你的文憑愈多,壽命愈長。(19頁)

    對孩子朗讀,能建立孩子必備知識,引導他們邁向成功的閱讀之旅。朗讀是唯一且重要的活動。朗讀不只在家中有效,在課堂裡也成果非凡。朗讀應該在各年級繼續進行。

22頁)

 

我們教孩子「如何」閱讀,但忘了教他們「想要」閱讀。(25頁)

    讀書給孩子聽就像和孩子說話。同樣基於以下理由:我們可以因此恢復孩子的自信心,帶來歡笑,拉近彼此的距離,告訴孩子資訊或向孩子解釋什麼,引動孩子的好奇心,激勵孩子。在朗讀中我們還可以:

1.在孩子的腦海中,將閱讀與愉悅聯結在一起。

2.創造背景知識。

3.建立詞彙。

4.提供一個閱讀角色典範。(25頁)

 

※閱讀定律一:人類嗜好逸樂的。對於會帶給自己快樂的事,人們會自願做了又做。

閱讀定律二:閱讀是累近的技能。為了要做好,你必須去實踐,你讀得愈多,你讀得愈好。,

26頁)

 

※朗讀豐富了孩子的聽覺經驗,因此提供了閱讀的基礎。

 

※湯姆.帕克:『全世界最好準備學歷測驗的方法就是,當孩子還小時,在床邊讀書給孩子聽。如果對孩子這是個美好的經驗,他們就會開始閱讀。』(28頁)

 

※讀得最多或旅行最多的學生往往是班上知識最淵博的學生。

 

※閱讀的訣竅:

1.趁孩子還小的時候朗讀給他們聽,讓他模仿自己的所見所聞。

2.要確保朗讀是刺激有效的,開創孩子的想像力穩固他們的興致。

3.剛開始朗讀時,短短即可,以配合孩子注意力不長的習性,然後再慢慢增長閱讀內容,增強注意力時間。(31頁)

※除了擁抱之外,我們給孩子最重而不貴的禮物就是:言語,最珍貴的話。(34頁)

※如果無法讓自己和不同年齡的孩子都穿同一尺寸的內衣,那麼就不要是著讓他們都看一樣的書!(65頁)

※什麼時刻是我們與年幼孩子連繫感情的最佳時機?只要是一對一即可:一對一的去散步、一對一的去談話、或一對一的去閱讀。最後你將會發現,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裡,你和孩子之間的爭執和問題都減少了。(66頁)

 

※文法經自然學會的,比在課堂上所學的要多得多,它就像人們得到感冒的方式一般,是因為暴露在有病源的環境裡而得到的。藉由常聽到某種語言被正確地以具有意義的句子表達出來,人們會模仿句子的結構,而學會說和寫出正確的文字。(66頁)

 

※你聽的字彙愈多,你可以說出來或寫出來的字彙也愈豐富。盡可能提早朗讀給學生聽,並且一直持續下去,可以使學生沉浸在一種豐富的、具有條裡的,以及有趣的語言環境裡,這將使學生語言能力超出其他同年齡的孩子。(67頁)

 

※如果你沒有得到感冒,又將如何將感冒傳染給別人呢?如果你自己不喜歡閱讀,你又如何能影響別人去喜愛書本呢?(71頁)

 

※由於文學作品可觸及的範圍超越了智力發展,它可以教育人們的心靈。兒童精神科醫生羅勃特.寇爾開一門倫理道德課程,她的教學進度表上列出全部是文學作品,他的學生與文學作品產生了共鳴,漸漸的,這些學生發現自己的原則、價值觀和道德觀都因為這些故事或小說有了好的改變。寇爾引述了一段話來說明他的目的「….將讀者的心弦緊緊的扣住,使他們對書中的人物產生同情,並希望讀者合上書本時,他們的性格已經受到影響。」孩子將來最重要的是生命中有關愛、公正、勇氣及熱情的一切事物。(76頁)

 

※在孩子四個月大之前,你讀什麼書給孩子聽其實沒有很大的差別,重點在於你朗讀給孩子聽這件事。當你朗讀時,孩子會漸漸熟悉你讀書的聲音及韻律,進而產生安全感。(77頁)

※如果三歲前孩子受到刺激,學習會容易一些。但三歲之後若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則一樣可以有很好的效果。(78頁)

※讀故事給嬰兒聽絕不是要讓孩子成為特別資優的兒童,而是希望能激發孩子本身具有的潛能,增進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以及在孩子發展到可以閱讀時,先幫孩子與書籍之間建立一座橋樑。(78頁)

※在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年,如果愈常和孩子說話,則他的語言發展能力就愈好。事實上,孩子在四至十歲之間接觸新的文字,進而激發腦部的成長,其成長的強度是成人的兩倍。(79頁)

※了解孩子腦部發育的情形,家長替孩子選書,一開始要能刺激其視覺及聽覺,也是利用能吸引孩子注意的彩色圖畫和活潑的聲音。而押韻的文字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就是因為孩子最早感受到熟悉的聲音是母親心跳的節奏,而這節奏與押韻文字的節奏類似。(79頁)

 

※有許多小孩遊戲都會搭配吟唱一些押韻的句子,很明顯的,孩子會覺得押韻的文字念起來非常有趣味,但為什麼呢?研究專家指出,這就類似人們潛意識裡喜歡看花格子圖案或是喜歡聽音樂的和聲一般,因為這些都提供了一些秩序感。(79頁)

※當家長抱著孩子讀故事書時,親子之間的肢體接觸也會增加彼此的親密感。但要注意的是,在讀書時,千萬別讓孩子感覺到書籍本身比他更重要,因此要盡量與孩子維持肌膚的接觸,盡量一邊讀書一邊拍拍他或抱抱他,此舉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寵愛。(80頁)

 

※和孩子談論書時,必先自己先看過書,或書中的文字很少,家長必須先看過圖後,再依據圖畫內容和孩子對話。(81頁)

※唸書時用不同的聲音來表達,類似這樣的親子對話,不但能建立孩子的語言技巧,同時也可以繫住孩子對書本的注意力,而且就如同某句諺語說的:「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參與其中,我就會記得。」(81頁)

 

※在孩子兩歲之前,在家裡重複閱讀少量的幾本書,比起一次提供大量的書籍來得好。就和父母親一樣,孩子也會對熟悉的事物感到安心,當孩子感覺輕鬆時,他們的吸收能力也比較好。(84頁)

※當孩子從書本上學到所能學會的東西之後,或書本內容對孩子而言太簡單了,孩子會自動轉移注意力到別的書上。(85頁)

※當孩子問了有關故事背景的問題時,家長應盡快解答,以使孩子更了解故事內容;而當孩子提出與故事內容毫無關係時,你可以說:「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等我們看完故事書後,再來討論你的問題」。(85頁)

 

※雖然大人重複念相同的故事會感到乏味,然而對小孩子而言,他們藉此機會學習獲益良多。一開始,孩子藉一遍遍聽相同的故事,而學到語言技巧,這就是讓孩子沉浸其中的學習方式,而重複聽故事即是這種方式之過程。此外,重複聽故事亦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讀故事的人答應孩子再唸相同的故事,使孩子感到心安;接著,隨著孩子反覆的聽,他將可以預期故事接下來的情節,這使孩子感到生活上有一小部分是他們可以預料的。藉著故事的重複,她們可以像個專家般去預測接下來的故事情節,這使得孩子建立自信,並對閱讀產生好感。父母親朗讀故事時,也應該同時注意,孩子的戶外生活體驗。當你和孩子在戶外發現毛毛蟲,不妨選擇艾瑞.卡爾的「好餓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和孩子分享。(8586頁)

 

※讀故事三模式:

1、雙方積極互動的模式:在朗讀故事過程中,學生和老師有相當多的對話、分析、說明、詳細敘述,並討論各個角色的情緒等。然而在讀故事之前即之後,師生之間幾乎沒有關於故事的對話。

2、教導式互動的模式:在朗讀的過程中,師生間的對話有限,而且說故事之前與之後都很少討論。故事進行時,老師通常會立即回答自己問的問題,只有當要拉回不專心學生注意力時,老師才會要求全班回答他所有問題,而且老師所問的問題通常答案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即可。

3、表演傾向的閱讀模式:在朗讀故事過程中,師生間很少對話,但說故事之前先有一些討論,而在故事說完之後,則有大量的討論。說故事之前,老師通常介紹那本書和老師自己對書的看法,以及選擇該書的原因。而故事之後的大量討論通常是老師問問題,而學生必須回想內容,並以自己的話來回答。有時討論的重點是將故事內容與學生生活上的經驗聯結起來。由與這種朗讀的模式就像在表演一般,因此故事進行的過程中,很少被打斷。(87頁)

 3種模式最佳,第2種模式最差,說故事之前與之後的討論可使學生獲益良多,尤其是故事後的討論更是如此。(88頁)

※家長花時間和孩子一同聽故事,而不是看電視或和朋友講電話聊天,將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親對書本的重視。(89頁)

※童話故事之所以特別,在於他可以表達出孩子心靈熱情,童話告訴了孩子許多家長及老師想隱瞞的事情,童話確實地教導孩子一個事實,那就是世界上有冷酷及殘忍的一面,孩子將必須親自去面對。童話同時也告訴孩子什麼事勇氣及冒險。他建議孩子拿出勇氣去面對世界的挑戰。根據布魯諾.貝托漢的說法,童話給孩子一個希望,亦即是只要你有勇氣並堅持下去,就可以克服萬難,並征服敵人,甚至你可以達到心中的願望。(90頁)

※作家愛菲.寇恩的金玉良言:「身為一位教師,特別是中學、高中或大學老師,當他坐下來安排一堂課或考慮學生評量之前,聽應該先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如何才能合理地期望學生們們在十年後從這堂課裡還記得什麼?」」(93頁)

※閱讀習慣必須靠時間慢慢培養,就像賽跑選手的耐力也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訓練起來的。(94頁)

※對嬰兒或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而言,好的朗讀教材著重在讀出來時的聲音,也就是附有節奏感和韻腳、大量使用重複句、聲音聽起來很好笑,或很有戲劇性、書上充滿色彩,以及孩子熟悉的事物。這時期孩子對熟悉的事物感興趣,例如熟悉的聲音、人物或事情。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總是一而再地重複聽某一本特定故事書的原因。(101頁)

※當孩子漸漸成長,我們也必須區分適合孩子聽或閱讀的書籍,有些書的主題可能關係到個人的特殊處境,而不適合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適合用來與自己兒子或女兒一對一朗讀的故事,可能完全不適合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當故事主題預接近真實生活時,他愈可能是本只適合用來自己閱讀的書。(102頁)

※朗讀的選擇並不只限定是書,也可以是很短的文章。短篇文章也可以涵蓋很廣的主題,例如歷史、政治、家庭、死亡、電影、科學、法律、神話。(111頁)

※朗讀是一種連繫成人和孩子之間情感的簡單又有效的好方法(115頁)

※『規定』這個字眼,會比強迫一詞要好一些,消除『規定』令人排斥的方法,是把規定變得美好且吸引人,使它成為一種樂趣-這時大聲朗讀便發生作用。(135頁)

 

※如何規定孩子閱讀,並不失其趣味性呢?首先要記住,樂趣往往是自尋的,而非被教會的。其次要注意下列各點:

1、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樣,讓孩子看見你天天讀書,如果你能和孩子同時看書,效果會更佳。

2、對年幼的孩子而言,看著書本裡的圖片,並翻書頁,就可以稱之為「看書」了。

3、讓孩子自行挑選他們想看的書籍,即使那些書籍比不上你的高標準。

4、設定時間,剛開始時間短一些,等孩子大一點,閱讀量增多後,再延長時間。

5、報紙、雜誌視閱讀時間而定-他們的字彙經常和書籍字彙一樣深。(136頁)

※廣泛的閱讀是解決歷史成績低落問題的唯一辦法的,歷史要經歷多年的人生體驗及博覽群書才可獲致。(137頁)

※我們可以說獎勵閱讀計畫的的點數,與觀眾給予音樂家和藝術家的掌聲,是相當類似的。尖酸的人稱為賄賂,樂觀的人稱為鼓勵。鼓勵學習閱讀分為兩個模式,第一個部分是外在的誘因,第二部分為內在動機的獎勵。(145頁)

※大環境的氣候在閱讀表現上也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就如同以色列的滑雪成績會因為有更多冰雪而大幅提升。閱讀成績也會因為有更多書籍而提高。(161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