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寫生命的故事,都想知道這個故事的「重點」。
我們期待這個故事有深度、豐富、浩瀚。我們都想趕快知道結局,
萬一結局不好,自己可以及時改變方向。
我們不應該蹉跎光陰,我們渴望做點事情,來防止不好的事情發生。
這本書,就是關於這樣的渴望。

部分書摘如下:


從我們最深的傷口中,會出現最珍貴的禮物。

我們總認為專制的父母會逼迫自己的子女追求成就 而扼殺子女學習的熱情
所以希望父母能給孩子多一點空間
因此很多父母唯恐自己專制而賦予他們的小孩過多的自由空間
只是這些人卻真的需要幫助 讓他們了解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孩子教你學會包容。不是讓你變得順從,而是更有耐性。
容忍小小的耽擱。你不會再用傳統的成敗標準來衡量自己。
很多父母提到生兒育女讓他們變成較好的人,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迫使你的心變得比較有彈性

我寧願幫忙,而不只是旁觀。我寧願有一顆心,而不只是有大腦。
我寧願把實情暴露得太多,而不是太少。
我寧願跟陌生人打招呼,而不是對他們退避三舍。
我寧願對自己有這些了解,而不是擁有更多我並不真正需要的金錢。
我寧願擁有一些可以去愛的東西,而不只是想讓你覺得我很行。

追求人生目標並不需要是天才或是英雄。
只要你不斷尋找,就會有所發現。

沒計劃的旅行也很管用。尤其有些年輕人從小到出社會,一路都很順遂,
信心從來沒受過挑戰,這對他們就格外有用。
因為他們從來沒脫過軌。每走一步路,他們已經知道未來大概會怎樣發展,
就算他們佯裝自己可能另做選擇也一樣。如果想像自己念的不是名校,
或服務的不是大公司,他們就會很不自在,因為他們一直都擁有這些。
沒計劃的旅行則像是預先排演人生的即興曲,打開你的心胸去做些冒險。
你會學著信任機遇法則,隨緣任運,
也許等你回家後,就會願意如法炮製了。

我們百分之七十的情緒能量都耗費在害怕某事發生

我對約翰的歷程最羨慕的一點,並不是他最後成了牧師。
大多數人在人生道路上奔波,質疑下一步怎麼走,
他們選擇的標準大都是哪裡能賺最多錢,什麼能提供最大的發展和最佳的機會而定。
一般的成功故事都是在說,主角怎樣一步步賺了更多錢贏得更多尊敬和財富。
我寧願介紹一種另類成功故事———
主角一步步找到了安心的立足點,發揮了才能,
展現了人格力量,彰顯出人的天賦必須貢獻給這個世界。

找自己人生的召喚,而不是「解答」。
召喚是有助釋放真我的動力;召喚加快這個過程。

~這輩子,你想做什麼?(坡‧布朗森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