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新聞請點此連結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23日電)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昭珍今天表示,美國研究顯示兒童借閱率最高的是科普書籍,而台灣的國小也是如此;但到國中、高中與大學,科普借閱率下降,與科普好書太少有關。

響應世界書香日,提升學生低落的科普閱讀風氣,科月40週年籌委會今天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辦「台灣科學普及40年研討會」,邀請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台師大副校長林磐聳、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邱文達等共同簽署科普閱讀宣言,象徵活動正式開跑。

陳昭珍表示,美國研究發現,兒童非常喜歡借閱科普書籍,8、9歲學生是借閱的高峰。她比對台北萬興國小與萬華國中的圖書借閱情況發現,國小科普借閱率非常高,國中以後就下降。

為何學生對科普的興趣,隨著年齡增長而逐年下降?陳昭珍認為,恐與國內科普書籍出版量少有關,幾十年下來,台灣科普書僅有千餘冊,科學書如果寫太難,學生就失去興趣,若沒有與課程結合好,學生閱讀意願也會降低,應好好檢討教育制度。

主辦單位表示,目前台灣出版的科普書籍73%是翻譯作品,本土原創著作卻只占27%,社會需要更多科普大作家。

2010年是科學月刊創刊40週年,今年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詳情請上網查詢:http://case.ntu.edu.tw/SciMonthly4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