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非洲」,差點成為「中輟生學園」的鹿鳴國中,如何在少子化和人口外移的情況下,招生班數逆勢成長到從15班變成30班?

 

2003年,我剛來鹿鳴沒多久,彰師大數學系的教授們參觀學校後,對我說鹿鳴是教育部『史懷哲』計畫的輔導學校名單之一。

 

我不知道那是什麼,還以為教授們是舊識,對我比較好……其中一位院長臨走前留下一萬元給我,說:『給你們學校買些東西。』我看著他們同情的眼光,才驚覺,若他們是『史懷哲』,那麼鹿鳴就是『非洲』!」當年只有39歲的菜鳥校長蔣秉芳面對學校不斷減班,學生學習問題層出不窮的惡劣狀況,心裡很恐慌也束手無策,心想:「反正任期就3年,就把這裡當做跳板。」

 

蔣秉芳沒有想到鹿鳴的危機卻成為轉機。2003年,彰化縣教育處的官員跟她討論,考慮把招生日漸萎縮的鹿鳴國中轉型成北彰化的中輟生學園。「那時我才第一次警覺到:『我就要成為鹿鳴國中的終結者,鹿鳴的歷史就到我為止!』以後,鹿鳴國中畢業的校友回來,會找不到學校。我心想,就算我要把這裡當跳板,也不可以這樣……」。

 

台中師專苦讀到彰師大研究所畢業的蔣秉芳,透過《天下雜誌》的報導,發現閱讀對於學習的重要影響力,加上自己又是國文老師,相信推動閱讀會是改善校園學習氣氛的良藥。蔣秉芳決定用晨讀10分鐘來扭轉鹿鳴國中。

 

第一步,取得老師們的支持。推動閱讀計畫一提出時,老師們多半不認同。蔣秉芳就從國文科開始,她召集國文老師,選定各年級共同的課外讀物,在國文課推動共讀和討論。

第二步,營造好的閱讀環境。蔣秉芳想拉進書和學生的距離。首先把學校原本位於偏遠三樓的圖書室,移到學生容易接觸的一樓。「我就到處找資源,後來申請『活化閒置空間』的預算,把原本在三樓的『蚊子館』變成真正有趣的圖書館,」蔣秉芳說。

第三步,到處找好書。硬體有了,軟體更是靈魂。蔣秉方認為推動閱讀一定要讓老師有向心力,不只要找到學生愛讀的書,更要找老師也愛讀的書。蔣秉芳到處去募款買書,跟教育處募款,跟家長募款,每年還自費寫六封信給社區內的家長,溝通推動閱讀的理念和做法,透過報紙的夾報發送到當地的家庭和商家。同時和彰化兩家大型書店懇談,請求給予最低的折扣,購入新書。

第四步,善用零碎時間閱讀,積沙成塔。蔣秉芳觀察,很多學校會利用上課前五分鐘的預備鈴,要求學生靜坐;但她看到《天下雜誌》出版的《閱讀,動起來》的晨讀十分鐘紀錄片,用零碎時間累積閱讀,因此鼓勵老師在每天的預備鈴響後帶著學生閱讀。

如今的鹿鳴國中,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瀕臨滅校的學校。7年內從15班逆勢增班到30班,全校現在連福利社和宿舍的空間都空出來當教室。7年前全校只有1個人考上彰女,最近幾年平均每年都有約20個學生可以考上彰中、彰女。

 

「有心真的就會差很多,很多事情,若是不做也沒有人會怪你。但是看到孩子的生命力和改變,就鼓勵我一直繼續做。」當年不被家長會看好「憨憨的女校長」推動閱讀改變了一個學校,也影響無數學生的生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