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
導讀者:貓頭鷹老師
時間:10月12日晚上7點半到9點半
地點:線西關懷中心(彰化縣線西鄉中正路277號)

幸福的種子 松居直

內容簡介

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圖畫書的文字都經過精心挑選與整理,字字飽含藝術家們在家的情感與理性認識。父母親用自己的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說給孩子聽,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 語言的種子。當一粒種子在孩子的心中紮根時,親子之間就建立起無法切斷的親密關係。真正讓父母與子女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不是戶口薄或出生證明書,而是溫柔 的、人性化的言語。


  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 的快樂時光。即使經過幾十年,我們仍然 以自己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美好的回憶珍藏在內心深處。孩子們長大以後,我才真正瞭解到,當時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麼多故事的意義在哪 裏。我也發現,通過念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父親的想對孩子們說的話說完了。


  本書告訴您如何透過共讀圖畫書,引導孩子感受愛和快樂,成為內在充實、有情有愛的人。

 

作者簡介

松 居直,1926年生於日本京都。現任日本福音館書店會長。1665年以作品《桃太郎》獲得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1969年、1979年、1985年擔任 BIB“世界繪本原畫展國際審查委員。主要作品:《我的繪本論》、《看圖畫書的眼睛》、《如何看圖畫書》、《走進圖畫書的森林》、《圖畫書的時代》及與 他人合著的《兒童和文學》、《日本語》。

節選

 

愛的語言

文\松居直(曾任日本福音館書店會長)

平常在家,您最常對孩子說的話是什麼?

我們姑且稱它為口頭禪吧。我曾經仔細聆聽這些口頭禪,發現這些話在無意間暴露了說話者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我想,大家實在有必要確認一下自己的口頭禪,以了解自己。

「快 去做功課!」孩子上小學以後,這句話突然變成許多母親的口頭禪。母親們說這句話並不是故意的,但正因為如此,更代表了她們心裡真正的想法。孩子一天到晚都 聽到這句話,但是知道自己應該用功讀書,所以也沒有辦法反駁,了不起沒好氣的回一句:「我知道了啦!」或許孩子真正想說的是:「煩死人了!這麼囉唆!」但 是一說出這些話,少不了又要和爸媽吵上一架,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忍了下來。

個性乖巧柔順又認真的孩子,從早到晚聽這句話,很容易被洗腦,順從父母的要求,認為只要用功念書,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父母看到孩子這麼聽話,也很放心。但是,這樣真的就可以放心了嗎?

˙
用功讀書是為了什麼?那還用說,當然是為了獲得好成績!
˙
獲得好成績又為什麼?為了進好學校呀。
˙
進好學校以後呢?畢業以後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呀。
˙
找到好工作,又能怎麼樣呢?當然就能擁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會地位嘍。
˙
為什麼要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社會地位呢?這個嘛……因為這樣才能幸福呀。只要在經濟上不虞匱乏,在社會上受到肯定,又建立了自己的家,就會很幸福的。

這樣真的就會幸福嗎?許多表面上看起來幸福美滿的家庭,家裡的每個成員卻不知道自己活著有什麼意義,也沒有嘗過幸福的滋味,成天生活在不安和不滿的痛苦深淵中。還有不少家庭,全家人感情疏離,各自為政,過著孤獨寂寞的日子。

幸福到底是什麼?

有一些話,是父母必須對孩子說的,為了使他們健全的成長,將來能夠靠自己的力量過活。例如,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該追求什麼?「活著」的真諦何在?父母應該從小灌輸孩子這些事,讓它們深深的刻在孩子心裡。

唸書給孩子聽,也就是為了傳達這些觀念。

 

還有一些父母的口頭禪是:「去看書去!」這句話和「快去做功課!」,比較
起來,意義非常含糊,充其量不過是在強調讀書是一件好事,一定會對功課有幫助。

抱歉,我要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到他們十歲左右,一直唸書給他們聽,從沒有間斷過。我唸的書範圍很廣,從圖畫書到分量不少的兒童文學 作品都有。而且我可以保證,到目前為止,我沒對孩子說過一句:「去看書去!」但孩子們卻各自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孩子經常聽我唸書,似乎讓他們親身體驗 到,書是多麼有趣的東西,在真正開始「讀書」之前,已經徹底的愛上「書」了。

我數不清我到底唸過幾百本書給他們聽,但其中有不少是我自己非常喜歡,希望全心全意和孩子分享的故事,也有我小時候百聽不厭的故事。有時候說著說著,我自己比孩子還陶醉。我常在事後才察覺到,我期望某個故事能讓孩子了解某些事情,或產生一些特定的想法或感受。

唸書給孩子聽,就好像和孩子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個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即使經過幾十年,我們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美好的回憶珍藏在內心深處。

孩子長大以後,我才真正了解到,當時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麼多故事,意義在哪裡。我也發現,透過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父親的想對孩子說的話說完了。

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活著的意義到底在哪裡?人應該靠什麼活下去?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已經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說得一清二楚了。

這就是書。

書裡清楚記載了什麼是幸福。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嘴、自己的聲音,告訴孩子書裡所寫的事情,這比起讓孩子自己看更有意義。

幸福,就是使人幸福,帶給別人快樂;只有父母能帶給孩子快樂,使孩子幸福。這樣的父母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年人。

盼望您能用自己的聲音和話語擁抱孩子,讓他在溫暖生動的話語中成長。

因為,親子之間交換的豐富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

 

進入圖畫書的世界之前


人類的語言


要增加幼兒的辭彙量,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聽到豐富的語彙。事實上,建立幼兒閱讀能力的基礎,是從耳朵不斷累積辭彙開始,而不是讓幼兒提早識字、看書。

母親撫育嬰兒時,不論餵奶、洗澡、換尿布、逗弄、哄睡,都一定會對嬰兒說話,而不是默默地照顧。

母親所說的往往是一些沒太大意義,甚至支離破碎的詞句,但是這些話充滿了深摯的母愛,溫暖了孩子的心。當母親不斷和嬰兒溝通時,嬰兒一定能感受到母親的心情,親子之間就產生了交流。這正是人類的語言,是最能代表人性的語言。

我們在繈褓中的時候,一定也是沉浸在母親溫暖的話語中逐漸成長的。我們長大以後,也用同樣的話語來養育自己的子女。因為每天生活在洋溢著感情的語言 中,嬰 兒才能成為。相反,如果嬰兒由狼養育,他就會有狼性;如果由猿猴養育,他就會長成一副不通人語的猴兒模樣。這種例子確實存在,這證明了人要以人類的 感情來養育,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那麼,由電視等機械養大的人,會變成什麼樣呢?或許有人認為這個問題很愚蠢,但事實上,許多家庭都讓電視從早到晚地陪伴著孩子。

我遇見年輕的父母,一定會告訴他們,有嬰兒在場時絕對不要吸煙,也不要一直開著電視,因為香煙會傷害嬰兒的呼吸器官,電視則可能妨礙嬰兒腦部的正常發育。

岩佐京子在其著作《別把電視當保姆》中提到,根據她的調查,有一個家庭一天開機的時間長達十七個小時,每天開機十個小時左右的家庭更是不在少數。

假設嬰兒誕生在這樣的家庭裏,不論他睡覺或醒來,也不論他想聽或不想聽,電視的聲音都會傳入他的耳朵,就像在用機械的聲音拷問他一般。等到嬰兒長大之後,這種拷問的聲音很可能會對他的精神造成某種傷害,因為這種聲音和語言是機械的聲音、機械的語言。

請讀者不要誤會,我不是全面否定電視。我只是覺得,最好別讓嬰兒接觸電視,尤其不要整天開著,看完要看的節目應該立刻關掉。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多父母做不到這一點。

  母親存在的意義

  人類的語言,特別是帶有感情的溫暖話語,會促進嬰兒心智的健全發展。這種發自人類的聲音,正是大自然的聲音。

大自然是人類成長和生存不可或缺的條件。不過,大自然的存在不是為了人類,而是人類活在大自然中,人類由大自然賦予生命並得以生存。人類常從自我的 觀點出 發,認為大自然對人類十分重要,這種想法反過來看,是在支持人類破壞大自然。我認為,人類在大自然中與其他生物共存,才是正確的。這是如今人類必備的 觀念。

人類的聲音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聲音,也是促進嬰兒的聽覺發育並擴大嬰兒辭彙量的基礎。同樣,對嬰兒最有價值的音樂,未必是莫札特、舒伯特等音樂家的 作品, 而是父母親和家人親口為他們唱的兒歌或搖籃曲。不論唱得好還是不好,歌聲中的感情和思緒都會傳達給嬰兒,撫慰他們的心靈。我想,這種簡單而原始的做法,是 啟迪幼兒心智的最佳方式。

有不少母親會唱兒歌或搖籃曲給寶寶聽。試想,如果小時候看過《鵝媽媽之歌》圖畫書的女娃兒,長大當了母親以後,卻不唱和《鵝媽媽之歌》同樣輕快活潑 的字母 歌或童謠給孩子聽,那麼她以前看的圖畫書又有什麼意義呢?這些書不過是舶來的裝飾品,隨著時間的消逝而褪色,成為廢物。

在給孩子看圖畫書之前,先對他們說話,對他們唱歌吧!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母親在他的身邊。其實,母親才是嬰兒生存的最大力量與依靠,所以母親應該用溫暖、輕柔的愛撫和充滿感情的語言來養育寶寶,而圖畫書則負責把辭彙的種子一粒一粒地播入母親犁好的心靈土壤中。

圖畫書的文字都經過精心挑選與整理,字字飽含藝術家們豐富的情感與理性認識。父母親用自己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說給嬰兒聽,就像一粒一粒地播 下語言 的種子。當一粒種子在孩子的心中紮根時,親子之間就建立起無法切斷的親密關係。真正讓父母與子女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不是戶口名簿或出生證明書,而是溫柔的、 人性化的言語。

林登教授所寫的《兒童即未來》一書,以正確的小兒科學為佐證,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母子關係的重要性,有許多頗堪玩味的內容,建議您務必一讀。

  豐富的語言體驗

  語言深植心中

父母都企盼自己的孩子成為心智健全的人,給孩子看圖畫書也正是這種心情的表現。的確,圖畫書可以充實孩子的內心世界,不過要發揮這種作用,還必須具備幾個條件。

我曾有一些相當特殊的體驗。當我還是一個圖畫書的編輯時,我試著從各個角度來思考圖畫書對孩子的意義,結果心裏突然湧起一股強烈的快樂的情緒。

我回想起三歲或五歲時,母親念給我聽的一本圖畫書雜誌《孩子國》。我一首一首地念著母親讀過的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謠,這些童謠所配的插圖也一幅幅浮現於腦海。我非常驚訝,經過了二十多年,這些字句仍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這件事使我開始思考幼兒期的語言體驗,並嘗試從自己的記憶中獲得答案。我記憶中最鮮明的語言體驗,就是搖籃曲、兒歌以及圖畫書雜誌《孩子國》中的童 謠。而 進入幼稚園之後看過的畫冊,反而沒有什麼印象,即使覺得好像聽過、看過,但是已經想不起故事和圖畫的內容了。至於老師仔細講解、我自己也曾反復閱讀的小學 國語課本中的內容,我只記得開花了,開花了,櫻花開花了這麼一句話。

歌曲也是同樣的情況。我還清楚地記得搖籃曲、兒歌,但是我上幼稚園和小學低年級時所學的歌幾乎都想不起來了。為什麼沒有刻意講解或要求我們記得的辭彙和兒歌,能夠清晰地留在記憶中,而在學校努力學習的文章和歌曲卻反而退出記憶了呢?

這兩者的差異在哪里?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現在,這些現象仍然令人不解。後來,我逐漸發現,快樂與否可能是問題的關鍵。兒歌是和朋友、兄弟姊妹邊玩耍邊唱的歌,圖畫書中的童謠則是母親在床前念給我們聽,陪伴我們入睡的曲調,都是孩子沉浸在快 樂時聽到的。當時的快樂與喜悅,隨著年齡的增長,印象卻越發深刻,清楚地留在記憶之中。如果不是伴隨著心靈的滿足,不論歌曲或辭彙都很難留下記憶。當然, 如果老師教的歌曲或文章也是在滿心喜悅的情形下學的,相信一定也能長留心底。

因此,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而且一本圖畫書愈有趣,它的內容愈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記憶裏,在成長的過程中,或是長大成人之後,他自然能理解其中的意義。

  聽覺的體驗

假設現在大家要讀圖畫書給兩三歲的孩子聽。這時,孩子站在圖畫書世界的入口,正要跨進去……請父母先靜下心來,注視孩子的臉龐,想一想這本書能帶給孩子多少快樂,然後抑制住教育孩子的衝動,設法讓孩子融入書中,獲得真正的喜悅。

這說起來似乎有點兒複雜,但做起來並不困難,只要認真地反復念圖畫書給孩子聽就好了。同時,大人應該順著孩子的思緒,不要企圖左右他或對他說教,這 樣孩子 就可以自己去發現樂趣。我認為這是幼兒體會圖畫書樂趣的最好方法。孩子如果打心裏喜歡,必然會主動問問題或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父母應該溫暖地回應他,與 他溝通。

這種溫暖的人際關係和心靈間的溝通,使得圖畫書上的辭彙和插畫,伴隨著喜悅,生動地烙印在孩子的心頭。如此一來,圖畫書就成了孩子自己的東西,講圖畫書給他聽的人(父親或母親)的身影,也會深深地印刻在他們的心頭。這就是圖畫書能充實孩子內心世界的原因。
有涵養的人,是曾經聆聽豐富語言而且永志不忘的人。父母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有涵養的人,就必須通過孩子的耳朵,向他們傳輸感情豐沛的豐富語言。從耳朵獲得的豐富體驗,能成為未來學習的基礎。單是教孩子認字,教他們看圖畫書,是無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的。

因此,如果您希望孩子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最好從孩子的嬰兒時代開始,就用自己的聲音——不是錄音帶,不是收音機,也不是電視——唱歌、說話給他們聽,等他們大一點了,再用自己的聲音念圖畫書給他們聽,這樣才能使孩子擁有豐富的語彙,成為內心充實的人。
孩子學說話都是模仿大人,如果大人辭彙貧乏,孩子當然吸收不到豐富的辭彙。換句話說,幼兒的語言是以父母的語言為標準而產生的。而從電視機、收音機、答錄機等聽到的語言,無法促進孩子的心靈成長,因為這些都是機械的語言。

在心靈互通的情形下所交流的語言,才是真正的人類語言。而圖畫書就是在為孩子製造機會,使他們在成長之路上常常體驗這種語言。

  傳遞親情的橋樑

  嬰兒時代

不久以前,人們幾乎沒有想過要給一兩歲的幼兒看圖畫書,孩子接觸圖畫書,最早也要到五六歲。大多數孩子都是進入小學以後,才開始走進書本的世界,而且也不會一口氣囫圇吞下一大堆書,而是一本一本地慢慢讀下去,碰到喜歡的書,甚至會百看不厭。

閱讀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人的閱讀速度快,有的人的閱讀速度慢,我就是屬於後者,所以很羡慕會速讀的人。不過,只要有耐性讀下去,有一天會發現自己也讀了相當多的書籍,龜兔賽跑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說明。當然,我不是說速讀不好,因為這也是一種才能。

如今出版物的品種不斷增加,人們又提早教孩子認字,孩子開始看圖畫書的年齡已經慢慢降低。在這種趨勢下,從嬰兒時代就開始接觸圖畫書也就不足為奇 了。不久 前,我在一家書店聽到業者表示:最近有不少家長來為嬰兒選購圖畫書,還常問我怎樣的圖畫書適合嬰兒。這讓我感觸頗多。

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退一步來想,又覺得有些不對勁。我擔心大家如此爭先恐後,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步入物質主義的迷途,用物質去填塞孩子的生活空間。

在嬰兒的成長發育過程中,重要的不是給他圖畫書,而是讓他聽到豐富的語彙,讓他充分地活動身體。現代人有一種共通的心態,認為物質多少能發揮一 點效 用,所以常給孩子買東西就覺得心安,否則就覺得自己對孩子付出太少而感到愧疚。的確,物質是富裕的象徵,但物質真能滿足幼兒心靈成長的需要嗎?

幼兒最大的財產是健康、親情與語言。如果有人經常緊緊地擁抱他,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孩子就能通過肌膚的接觸和語言的交流,感受到親情。幼兒充分體驗到這種感情,心靈會一點兒一點兒地充實起來,成為一個內心豐盈的人。這其中又以語言的影響最為重要。
我認為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儘量在孩子的耳邊訴說有感情的、溫暖的、人性化的話語,因為這是現代幼兒生活中最欠缺的體驗。

  充分利用圖畫書

為三歲以前的幼兒製作的圖畫書,辭彙一定不會太多,有些甚至只有簡單的單字。
這些圖畫書,以大人的眼光來看雖然只是寥寥數語,但實際上,圖畫書中隱藏著無數的語言,只要念給孩子聽,孩子立刻就可以瞭解。即使大人只是照著書逐字逐句 地念,孩子們也會時而提出疑問,時而要求大人同意他們的意見,時而自言自語,時而故意改變說法,有時更可能進入和書中完全相反的世界中。也就是說,語言能 啟發新的語言,印象能發展新的印象,孩子的大腦反應能夠像波濤般無休止地擴展,而且與最親近的人一起閱讀,這種反應會比他自己一個人閱讀更強烈。

圖畫書的內容可以不斷激發對話。在對話中進行心靈溝通,正是讓幼兒接觸圖畫書的最重要的目的。換句話說,以圖畫書為媒介,幫助大人與幼兒心靈相通,才是給幼兒看圖畫書的意義所在,所以圖畫書可以說是大人與幼兒進行心靈溝通的場所。

由這一點來看,把孩子抱在膝上,念圖畫書給他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這時,大人與孩子有肌膚的接觸,有語言的交流,有心靈的溝通,幼兒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覺到牢牢擁抱自己的那個人

圖畫書能孕育出充實的內心世界,但是如果沒有心靈的相通,圖畫書不過是普通的東西。是父親和母親的聲音讓圖畫書發揮了作用,這些聲音交織出的語言, 將孩子 引進了圖畫書的世界。這時,幼兒一定能滿心喜悅地步入到圖畫書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這種感覺就是幸福。根據我的觀察,在幼兒時期反復體驗過這種感覺 的人,長大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幸福的滋味。

我希望圖畫書是以這種方式與幼兒的生活結合,我相信這也是圖畫書最能發揮作用的方式。請大人們重視孩子的感覺與好奇心,不要讓孩子去配合圖畫書,或 是強迫 孩子接受圖畫書,而要自然地引導他們進入圖畫書的世界,讓活力和好奇心旺盛的幼兒,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從圖畫書中不斷挖掘出新的事物。

  幼兒期的圖畫書體驗

  一位母親的手記

我在前面反復提到,母親所說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下面,我要介紹一位母親的手記,具體地讓大家瞭解,母親對幼兒所說的話有多少會永遠留在孩 子的心 中,母親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深刻的意義。這篇手記說明了什麼樣的語言才是包含了感情與豐富思想的語言。手記中有許多敍述與我前面所說的不謀而合,她的 體驗似乎可以證實我的想法。

這一篇手記原本刊登于福音館書店《母之友》雜誌第三百期的紀念特刊中(一九八七年五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